在这个金九银十的销售旺季中,多家车企迫不及待地公布9月销量数据。其中,埃安的销量数据颇为亮眼,根据官方公布的消息来看,埃安突破月销3万大关,9月销量为30016台,同比增长121%,今年1-9月累计销量182321台,同比增长132%。
放眼望观新能源市场,月销2万辆的车企已然非常罕见,更别提突破3万大关了。这对于埃安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同时也是一种挑战,那就是产能与交付问题。
埃安对此明显有充足准备,2022年2月,仅用15天完成一厂二期扩能,年产能提升至20万辆;10月12日,埃安第二智造中心竣工投产,助力埃安年产能突破到40万辆。值得一提的是,埃安产能利用率可达160%,多班生产下最高可达60万辆。由此,埃安将进入规模效应新阶段。
埃安将进入规模效应新阶段
从电动汽车发展来看,规模效应仍是主要的盈利模式之一。生产规模扩大后,变动成本同比例增加而固定成本不增加,单位产品成本就会下降,大概率便能提早盈利。随着第二智造中心竣工投产,埃安可以说来到了规模效应的“分水岭”,该如何理解?
要形成规模效应,首先是大环境赋能。从社会规模来看,据乘联会最新的预测数据显示,9月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58万辆,同比增长73.9%,推动新能源汽车销售渗透率达到29.7%。有乐观的预测认为,到2023年这一渗透率或将达到50%。新能源汽车市场未来潜力大,市场容量不断扩充,将带动零部件、配套设施等相关产业链的建设逐步完善,反哺新能源汽车销量提升。
其次从区域规模来看,“十一五”规划广州就提出2025年成为万亿级别的“智车之城”。广州新能源市场渗透率已是全国第一,而埃安在广州的新能源市占率一度超36.8%,有着非常明显的地域优势。同时埃安作为“链主”,吸引众多上下游优秀企业就近落户,形成更完善的产业集群,助力番禺打造世界级“汽车硅谷”,与此同时埃安也能享受更多的政策扶持。
市场需求、区域优势,是埃安规模效应形成的沃土,但要长成参天大树,埃安多维度的建设至关重要。首先是产品,率先推出的AION S系列在8月份成为最快达成20万销量的纯电轿跑。
AION Y系列同样创造了多项记录,成为“15万级纯电SUV首个10W+”。更值得一提的是,埃安第二智造中心的20万产能将全面专注于AION Y Plus车型的制造生产,是“只造一款车的工厂”。
此前产能有限的情况下,AION Y月销依然能稳定在1万台。如今在“专属工厂”的加持下,AION Y获得了最大的特权,再加上AION V Plus、AION S Plus和AION LX Plus等车型持续发力,以及高端品牌Hyper昊铂旗下车型的陆续推出,埃安的销量规模只会越来越大。
根据行业数据显示,新能源规模盈亏线在40-60万(辆)区间,埃安如今已实现最大60万(辆)产能。结合新能源市场体量增加、产业链进一步完善、埃安销量与产能协同扩大,埃安正以规模效应一举跨越汽车盈利分水岭。
规模效应助推埃安盈利能力增长
规模效应下能够很大程度摊平研发制造、运维等成本。成本控制越明显,盈利能力就越强。埃安第二智造中心建设投资18.1亿元,在建造的过程中,埃安充分运用SSC(小型、简练、紧凑)理念,通过减小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的占地面积,从而让物流路线更加紧凑。
再加上数字化、品质、定制、节能方面的全面进化,第二智造中心不仅可以实现深度定制、更高品控、节能环保的效果,还实现了整车生产效率提升45%、单车制造成本下降10%。
埃安规模效应助推产业链发展
第二智造中心投产后形成的规模效应,将进一步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而埃安作为“链主”,通过“自产+合作”的模式,整合汽车产业链资源,提升议价能力和盈利水平。这点对于新能源车企来说尤为重要。
此前有整车企业人士表示,动力电池成本太高,从占汽车总成本的40%上涨到50%,后来又到60%,且还在不断上涨,并自嘲道“那我现在不是给宁德时代打工吗?”
对此埃安早已有所准备,比如在核心零部件电池方面,与赣锋锂业达成战略合作打通上游资源,紧接着埃安为主导设立电池公司,开展自主电池产业化建设。再加上电驱、能源科技公司的成立,埃安在核心零部件拥有了自研自产的能力。只有核心由自己掌控,才有在产业链上议价的资格。
同时埃安庞大的产销规模,也会让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埃安的“链主”身份会得到更大重视,拥有更优厚的让利空间,进而提升埃安的盈利能力。
结构性优势构建持久护城河
埃安在短短5年时间内就形成规模效应,进入盈利新阶段,背后是其强大的大工业运营实力。一是创立之处就确定“EV+ICV”全栈自研技术路线,掌握核心技术才能持续发展;二是强大的智造水平,这点从第二智造中心的竣工便可看出;三是不断创新的营销服务,双轨模式覆盖了不同层级人群;四是强大的产业链优势让埃安无太多后顾之忧。
当然以上这些都得依托强大的组织体系去做战略规划以及执行,埃安从去年推动混改、到今年9月已完成股改,迈入了“产业+资本”双轮驱动的新阶段。
从资本的角度来看,埃安拥有母公司深厚技术积淀背景和丰富的资源优势,这无疑有助于其在消费市场和资本市场快速站稳脚跟。此外,资本对于车企的认知也正逐渐从“市销率”转为更具有价值投资的“市盈率”。
此前8月份埃安开启A轮引战,投前估值约850亿元,融资150亿元,投后估值将超过1000亿元。随后9月份的品牌之夜上,埃安更换全新Logo,推出全新高端品牌Hyper昊铂,并亮相首款车型Hyper SSR纯电超跑,再与中国航天达成战略合作共研技术。
紧接着10月份埃安第二智造中心投产形成规模效应,埃安在这两年展现出来的活力与创造力,的确让资本市场为之振奋,对其未来的市场潜力也会有更大的期待。
不难看出,埃安正在全面推动研发、智造、产业链、组织体系等方面的创新变革,品牌价值、自研实力以及强大的旗舰产品力已然让埃安通过结构性优势构建了持久护城河,稳固了基本盘。如今第二智造中心落成,通过规模效应进入全面盈利新阶段的埃安,未来成为世界前三“高端智能电动品牌”的目标,或许不会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