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人民政府、海南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能源局联合主办的第四届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WNEVC 2022)于8月26-28日在北京、海南两地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其中,北京会场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亦创国际会展中心。
大会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等单位承办,将以“碳中和愿景下的全面电动化与全球合作”为主题,邀请全球各国政产学研界代表展开研讨。本次大会将包含20多场会议、13,000平米技术展览及多场同期活动,200多名政府高层领导、海外机构官员、全球企业领袖、院士及行业专家等出席大会发表演讲。
其中,在8月26日举办的主论坛:“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上,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凌逸群发表精彩演讲。
以下内容为现场演讲实录:
尊敬的海平总工程师,各位领导,各位院士,各位专家,各位同仁,非常荣幸受邀参加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与大家共同探讨氢能发展问题。借此机会,首先向长期以来给予中国石化关心支持和指导帮助的各位领导,各位院士,各位专家和各界朋友表示诚挚的谢意。
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向世界宣示,中国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远景目标,充分展现了中国坚持绿色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的责任担当,有力推动了我国绿色低碳转型过程。氢能作为一种具有广泛优势的二次能源,一种可有效支撑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的理想介质,已经成为工业、交通运输等领域大规模深度脱碳的最佳选择之一。加快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中国石化深入践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新战略,大力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将氢能作为新能源业务中重中之重,加快打造中国第一氢能公司。特别是今年5月份,国务院国资委将氢能应用产业链链长的重任交给了我们,我们加大了与相关企业合作的力度,在氢能的制运储销等方面迈出了更加坚实的步伐。
在氢气生产方面,去年我们生产了氢气大数是445万吨,占全国的13.3%,在燕山石化、天津石化等九家企业建成氢提纯及充桩设施,同时拥有三条20公里以上的氢气输送管道。在加氢站建设方面,中国石化拥有3万多座加油站,目前建成了83座加氢站,这里包含了油氢合建站,已经成为全球建设和运营加氢站最多的企业。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上利用我们的氢点燃了开幕式的主火炬,四座加氢站累计为赛事的车辆加氢87吨,绿氢炼化方面依托炼化基地布局大型可再生能源发电、制氢、储氢利用项目,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去年7月启动了新疆库车绿电制绿氢的工程,投产以后每年可以减少碳排放48.5万吨,该项目是中国石化引领氢能产业发展的标志性工程,在行业内受到广泛关注。
科技创新方面,打通了氢气制备提纯、储存、运输、终端加注全产业链。首套质子交换膜制氢示范站已经在燕山石化投用,储氢瓶燃料电池核心材料研发也在有力推进。在近年来的不断探索实践中,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中国氢能产业发展的蓬勃态势。一是绿氢成本竞争力有待提升,这里主要是受绿电资源富集区与主要氢能应用市场错位,制氢技术成熟度等因素的制约,绿电制氢成本仍然高于化石能源制氢。绿氢的成本竞争力有待提升,短期内还难以大规模推广。
我们在库车的制氢项目绿电制绿氢,成本达到16块钱左右。
二是技术装备自主化水平有待提高,当前我国氢能科技攻关取得长足进步,在电解水制氢技术及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膜电极、电堆等核心零部件方面取得了很大突破,但是在设备可靠性和耐久性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有一定差距,部分关键的零部件仍然依靠进口,国产化进展有待加快。
三是氢能多元化应用场景有待丰富。氢能的应用场景是非常关键的,目前看国内已经发布的氢能产业政策的省市,将发展的重点聚焦于氢燃料电池汽车及其产业链上,对氢能在其它领域的应用较少涉及,单一化的应用场景不仅制约了氢能发挥比较优势,确立市场地位,而且让一些真正脱碳困难的领域进展缓慢。比如说我们的冶金、化工有一些工业领域的脱碳最终还要依赖氢能。
针对这些问题,中国石化将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的文件为引领,积极稳妥布局氢能业务,加大攻关核心技术,推动我国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一是积极推进产业布局,按照加氢引领,绿氢示范,双轮驱动,助力减碳的思路更加聚焦氢能交通、绿氢炼化两大领域,大力发展氢能一体化业务,在氢能交通领域积极稳妥推进加氢站网络布局,规划到2025年,目前目标是建设1000座加氢站。加氢能力达到每年12万吨左右,油氢混合站网络初具规模,带动全产业链升级发展。在绿氢炼化领域,在现有炼化煤化工制氢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扩大氢气生产利用的规模,大力发展可再生电力制氢,重点抓好内蒙古、新疆、宁夏等风光资源丰富地区绿电制绿氢项目的布局建设,努力形成全国范围内的规模化氢气供应。
二是不断强化全面创新,坚持问题导向,集聚中国石化优势创新资源,加大技术攻关的力度,力争在高性能燃料电池催化材料、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加氢站关键设备国产化领域实现更大的突破。为实现氢能产业链自主可控作出更大贡献,聚焦产业链薄弱环节,构筑以骨干企业为牵引,高校院所联合攻关的创新联合体,积极引导搭建国家级创新平台,着力构建高效协作创新网络,共同推进氢能技术与装备国产化建设,积极参与产业标准体系的制定,推动技术创新与标准融合发展,为氢能产业稳健发展提供保障。
三是深入开展战略合作。近年来,围绕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我们采取战略投资、合资、合作等方式,与国内外很多能源企业开展合作,取得了良好效果。7月14日,在中国石化举办的氢能应用现代产业链建设推进会暨高质量发展论坛上,我们与一汽解放公司、中国氢能联盟、中国船级社、国电投、武汉绿动氢能等公司签订协议,共同打造氢能全产业链生态圈。
下一步中国石化将以更加开放共融的态度,加强与氢能产业界学术界全方位的合作,大力推动技术、人才、资本等要素有效对接,携手构建一个基础实力过硬,应用场景完善,产业生态良好的氢能产业链,同时也将积极联合各政府产业基金、金融机构以及产业链上下游的领先企业,共同发起设立氢能产业投资平台,构建产业投资生态,更好支撑我国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国家规划的指引下,我国氢能产业有望进入发展的快车道,成为能源新风口下的关键赛道,我们期待与各位同仁一道,勇立潮头,加快释放能源革命的强大力量,为实现“双碳”战略的目标贡献氢能的力量。
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注: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嘉宾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