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 > 车讯视点:保时捷何时才能学会尊重消费者?

车讯网 报道】  “12.4万保时捷乌龙事件”再度迎来反转。2月1日上午,一位自称“首单用户”的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布澄清视频,表示“抢购第二天主动取消订单,并未以低价购得相关车型”。随后,有媒体联系了银川保时捷中心,工作人员印证了这一说法,称“该车没有卖给首个下单的人,而是像其他客户一样,打电话取得谅解”。

  这一说法与此前的回应大不相同。1月30日,银川保时捷中心小程序上线了一辆售价仅为12.4万元的Panamera,引发近600人抢购这款市场标价为120多万元的车。随后保时捷下架了这款车,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上架车辆实际库存为1台,首单用户购买成功后,后面下单的用户会自动判定为无效订单,并称“不是标价错误,是系统漏洞”。

  无论是“系统漏洞”还是“标价错误”,在电商平台上时有发生,并非引起众怒的源头,真正让广大网友难以接受的是,保时捷方面前后不一的说法,和应对问题、投诉时不够真诚的态度。

  而这已不是保时捷第一次“自己打自己的脸”。2021年下半年,由于缺少芯片,保时捷将部分车型配备的带电动调节功能的转向柱更换为手动调节,并计划待短缺情况缓解后,再恢复该功能。但由于芯片问题迟迟不能解决,保时捷方面改口称,取消后期恢复计划,仅提供2300元代金券作为“补偿”,而对美国车主则提供500美元(约合人民币3100元)赔偿,并提前进行了沟通。擅自减配、随意改口、内外双标……一系列行为引发车主强烈不满。

  一个月后,保时捷中国发布《致车主的一封信》,本以为这是一封真诚的、为中国车主提供解决办法的信,谁知却是一封“诉苦信”,一再强调“芯片短缺”、“疫情扩散”等客观原因,没有提出任何切实可行的办法。又过了半个月,在舆论压力下,保时捷终于拿出了解决方案。然而对于车主们来说,这份方案已经太迟了。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市场方面,2022年保时捷共交付新车93286辆,同比下滑2%,即便如此,中国市场仍是保时捷全球最大单一市场。面对如此庞大的用户群体,以及用户对于品牌的信赖,保时捷付出的诚意似乎太少了。

  近年来,保时捷的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也饱受诟病。车辆电器、关键部件失灵等问题屡见不鲜。多位网友在投诉平台反映,报修后,售后工作人员一直用“没有配件”搪塞。

  回到此次乌龙事件,在事件持续发酵的几天中,许多网友质疑:这究竟是4S店的乌龙,还是故意为之的营销事件?一位从事公关工作的博主表示,如果保时捷所谓的首单不存在,从一个公关危机变成一个正面营销案例,这一次营销几乎是无成本的。倘若真是这样,对于保时捷品牌来说无疑是一次愚蠢的行动,又一次消磨掉了消费者的信任。

  在许多消费者心里,对知名汽车品牌,尤其是超豪华汽车品牌是有滤镜的,而这种美好的滤镜不应成为品牌倨傲的资本,要知道,尊重是相互的,无视消费者情感的品牌终将会被消费者抛弃。(车讯网 沈丹发自北京)

 

  相关阅读:

  《乌龙事件还是零成本营销?“白菜价”保时捷订单被取消》

  《疫情之下,如何善待车主?保时捷,请给个说法》

  《保时捷公布转向柱减配问题解决方案:恢复功能、提供补偿》

猜你喜欢